“有学上 好上学”——这是一份长沙市五年教育成绩单

  描绘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奋力开创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为了迎接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展示近五年来,湖南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作为、新成效,特策划“喜迎党代会 教育新辉煌”专题报道。今日推出首期长沙篇——《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上好学校》。
  “全面深化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新增优质学校200多所,平均每年新增优质学位1万多个,全市城区义务教育学段优质教育学校覆盖率达到75%。”翻看长沙教育十二五的成绩单,这个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数据让我们眼睛一亮。
  2016年9月东岸片区的第一个中学长郡芙蓉实验中学投入使用。长沙市芙蓉区教育局局长谢小红介绍,如果没有这所学校,按往年的惯例,这874人每天基本都要跨过浏阳河,就读湘一芙蓉二中或者长郡芙蓉中学等等,这个投资3亿的学校服务的就是东边的新城市居民,“着力办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打造芙蓉幸福教育。该校与长郡中学深入合作,学生除按照国家免补政策免除学杂费外,还享受芙蓉区免费提供校服、饮用水、教学辅导资料的待遇。”
  长沙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卢鸿鸣说:
  “一个孩子承载一个家庭的希望,教育事业涉及千家万户。把每一所学校办好,办出品质、办出内涵、办出特色,是家长、社会和广大教职员工的共同期盼。”
  五年里,人民群众“有学上”、“好上学”的教育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他表示,为了满足市民“家门口上好学”的要求,将持续加强供给侧改革,把每一所学校办成人民满意的优质学校。
  卢鸿鸣表示,长沙教育人将朝着“校校优校、师师良师、生生成才”目标“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据悉,五年来长沙市共新建或扩建中小学150多所,新增学位19万多个;新建或扩建市属和县属公办职业院校5所;新建、改建或扩建公办幼儿园273所,各区县(市)全部通过全省教育强县(市、区)评估,长沙市率先成为全国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均衡的省会城市。
  四种模式推进集团化办学
  长沙市教育局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集团办学的实施意见》,为加快该市基础教育优质化、均衡化进程提供了政策的准绳。
  让我们来看看这四种推进集团化办学的模式。分别为:
  一是委托管理。将新建学校委托优质学校管理,长郡梅溪湖中学等30多所品牌初中,通过委托管理,吸纳名校教育教学理念、办学思想、管理模式、教育资源,缩短新建学校品牌成长周期,高起点得以发展。
  二是对口帮扶。安排优质中小学对口帮扶薄弱中小学,按照学校现行体制不变、法人代表不变、拨款机制不变的原则,统一教育教学管理、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资源。长郡中学等城区15所优质学校对口长沙县金井镇等15个小城镇中心学校。
  三是捆绑发展。以优质学校为龙头,逐步采用拓展二校、三校或多校的方式,签订捆绑协议。芙蓉区大同小学、雨花区砂子塘小学、岳麓区博才小学、天心区仰天湖小学、开福区国庆小学等20多所品牌小学,通过输出资源和品牌,实行捆绑发展,使大同二小等40多所学校“蝶变”。

  四是“多校推一”。整合多所优质学校教育资源,集聚多所学校力量,助推一所新建学校,做大做强形成品牌。周南梅溪湖中学则率先施行这一全新办学模式,探索集团化发展新模式。

  身边的名师越来越多
  从2011年-2016年,长沙市先后建立了39个市级名师工作室(目前在任20个工作室),共培养学员900余人,全部成为我市各学科教学的中坚力量。各区县有115个名师工作室,吸收学员2000余名。全市还有110所学校建立了校级名师工作室。
  22位城区名师到长、望、浏、宁农村中小学建设11个市级农村名师工作站,招收了151名农村骨干教师学员:16位湖南省特级教师组队到农村中小学、幼儿园设立5个工作站,学员教师98人。
  长沙市级名师工作室成员中,有43名教师入选省未来教育家和青年精英教师,占全省六分之一;有439人次入选市级骨干教师。工作室共承担国家级课题85个,省级课题242个;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998篇;出版专著392部。
  五年来,长沙市教育局每年为教师培训投入经费1000万元,为名师工作室投入120万元,2016年,结合工作站建设,投入更达到275万元。并先后出台了《长沙市名师工作室管理细则》、《长沙市农村名师工作站建设实施方案》、《长沙市特级教师、首席名师教育奖励补助实施办法》。
  长沙市教育局充分发挥名、特、优教师在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科研中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全面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此外,通过接收省内外优秀免费师范生、公开招录毕业生和骨干教师、专场招聘直属高校高层次人才等形式引进名优教师,充实全市教师队伍。十二五”期间,长沙市引进名优教师14000余名。每年组织超过274名优秀教师到新疆、邵阳、郴州、龙山、涟源等地130余所偏远中小学支教。为全市31518名民办代课教师解决了待遇问题。加强校长、教师交流,2015年全市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达3610人,占全市教师总量的7.44%。中高级职务教师超过结构比例的学校的骨干教师交流人数全市达150人。
  教育信息化成为教育公平的“推手”
  “一条网线连接一个世界。“2010年,长沙市建有区县级教育城域网3个,校园网学校360所,标准化实验室学校6所,多媒体教室10388间,录播教室11间。截至2015年12月,共建成区县级教育城域网9个并实现与市级教育城域网互联互通,建成校园网学校658所,建有标准化实验室学校187所,多媒体教室14842间,占全市比例的81.3%,计算机教室1141间,录播教室109间,学生终端59777台,生机比14.3:1,教师终端38765台,师机比1.3:1。教育信息化成为教育公平的重要“推手”。
  出台《长沙市十二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1-2015)》、《长沙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等文件,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配备,高强度融合”为导向,五年来,长沙市本级投入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1.5亿元,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全面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

  截至2015年12月底,长沙共已完成1263所学校接入互联网工作,“宽带网络校校通”覆盖率96.4%;建设微课程、教学课件等优质教育资源6.8万条;开通教师学习空间3.8万个,开通比例71.1%。开展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立项省级以上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24个,建立13所 “网络联校”授课校,完成全市153个农村教学点的“专递课堂”建设,初步解决边远地区学校和教学点开齐开好课程的问题。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大力开展“翻转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建设,鼓励名校带动薄弱学校,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高教学质量,如长郡网校、基于Moodle平台的远程课堂、101网校、Pad课堂等。

  106所示范职校服务中国智造
  长沙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关于建设教育强市推动创业富民的决定》等文件,大力实施职业教育“双百工程”(5年建设100所市级以上示范性职业院校、培养培训100万技能型人才)。
  为整合职教资源,调整结构布局,长沙市委市政府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作出了关于建设长沙职业教育基地的决定,将9所职业院校合并成6所,投资近19亿元集中建设长沙职业教育基地。长沙职业教育基地占地已达1100多亩,建筑面积近35万平方米,现有学生2.1万余人。近两年,又投入4.6亿元启动职教基地后勤功能设施建设。这一举措荣获了第二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奖。
  专业对接产业发展、课程对接岗位要求、人才对接市场需要——“三个对接”推动产教融合,积极开展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目前在校企合作方面呈现出“企业办校”、“引厂进校”、“学校办厂”、“校企对接”、“半工半读”、“订单培养”、“进厂办学”、“预备员工”等八种模式。长沙市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不断壮大,品牌影响逐步提升。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职业院校123所,其中高职院校33所、中等职业学校67所、技工院校23所,在校学生共计56万人;共开设18个专业大类83个专业,已创建国家级示范性职业院校3所,省、市级示范性职业院校106所,荣获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奖,成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为进一步增强中职学校质量意识,促进形成有效服务产业发展的专业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长沙市加强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提升和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在2015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和信息化大赛中均获得团体一等奖。
  通对学校采取技能抽查,对老师开展教师业务能力考核的方式,双管齐下抓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培养优秀的中职毕业生。由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加上专业较好地对接了市场,中职就业率近几年保持在95%以上。2014年,全市市属职业院校年均输送合格毕业生近6万人,毕业生就业率达95%,本地就业率60%以上。招生也保持了强劲势头,每年的招生人数4万人左右。
  优质普惠幼儿园越来越多
  995所到1548所,88.1%到91.2%,17.14万人到25.55万人……长沙市教育局用实实在在的数据说明了幼儿园的变化。
  2010年全市幼儿园995所,在园幼儿达17.14万人,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88.1%。到2015年,全市幼儿园发展到1548所,比2010年增加了553所;在园幼儿达25.55万人,比2010年增加8.41万人;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91.2%,比2010年提高3.1%;全市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达幼儿园总数62.5%,“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
  长沙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长沙市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和《关于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补充意见》等文件。
  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用地划拨及产权移交的实施办法》,城区共移交小区配套幼儿园53所,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举办成了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园。
  5年来,投入学前教育经费14.72亿元,按照“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要求,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73所,完成了总计划的140%;认定普惠性民办园623所;预计到2020年,长沙市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将达到全市幼儿园总数的80%,基本实现了“有学(园)上、好上学(园)”,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75%。
  残障孩子同享一片蓝天
  长沙市现有6-14岁三类适龄残疾儿童1480人(已办残疾人证),其中在特殊教育学校入读的850人,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455人,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88.17%,比2010年提高3.17%。
  长沙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了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相互衔接,普特融合的特殊教育体系。
  “十二五”期间,制定下发《长沙市特殊教育提升方案(2015-2017年)》,成立长沙市特殊教育研训中心,加大普校与特校师资培训力度,全面推进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工作。
  获批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国家改革实验区,“长沙医教结合实验基地”落户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和湖南省儿童医院,保障每一个残障孩子都能公平接受合适的教育。
  “给长沙老百姓带来更多的获得感。”2016年,长沙在推进招生入学制度改革上下大力气,实现了“公办不择校,择校到民办”,做到了公办学校的“零择校”,让老百姓遍享教育公平,提升了民生获得感。在推进中小学综合质量评价改革,推进高效课堂的改革,实施小学生8:30到校的改革措施。目前,长沙市教育局正在研制“减负十条”措施,从而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在推进管办评分离、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做到了“一校一章程”,建立了现代教育治理体系。推进教育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实施“一区一特色、一校一品牌”。
分享到:
相关推荐